很早以前就聽聞阿娟響亮的名號了,魯麵在台南是很知名道地的一項小吃(記得曾在書上看過以前台南人結婚時的宴會菜,一定有這道),但是實在很不喜歡黃麵和勾芡過的食物,所以遲遲未曾造訪。
這次也不曉得為何會想前往(話說女人是很善變的動物,一點也沒錯),可能也剛好看到有賣鹹粥吧,而這正是V很喜歡吃的,不過只有周一~周五才有供應,這次無緣嚐到~
記得當下已經十點多了,生意仍舊是非常好,排了一長串隊伍,照片中沒有入鏡的,大約還有一半的排隊人潮 ! 好在先在網路上看過資料,這些都是外帶的,若是內用直接走到左邊店面找位置坐就好。
店與店的中間幾個大鍋就是滷麵的食材。
店內只賣三樣料理 : 魯麵、肉粽及鹹粥。
台南好多小吃的蘸醬,都像是這類,淡淡的,醬味不重,很像是少少的醬汁加了很多水再加入太白粉的感覺,直至現在這點,我仍然是不習慣...
和我們同桌的一位阿姨,可能看我拿著相機拍個不停,很熱心的跟我們聊天,說這家的東西很好吃,吃了很多年,肉粽還可以淋上桌上的辣椒醬,會有不同的風味。
好奇的往右一看,辣椒醬裝在乳白色長形的塑膠瓶內,果真又是淺褐綠色,為什麼這麼說呢 ? 因為我實在很不習慣這辣椒醬的顏色,而且也像是蘸料是用太白粉勾芡攪拌過的質地,並不同於北部是紅通通的色澤和味道 ; 說雖不太喜歡,但還是淋上一些試試,真的吃不慣(>_<)
平常並不太愛吃肉粽,總覺得油膩膩的質感,大部份是端午節時可能還會應景吃一點點而已,若非V喜歡,真的不太有機會吃到。
阿娟的調味上偏清淡,或者說好像台南的肉粽都是這般淡味,加上內餡較為簡單,所以真的不太喜歡,倒是V說這家的還不錯吃。
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滷麵,應該是沒有分尺寸,好大一碗呢,滿滿的都是料,沒有吃過的人,就暫且想像是加了很多料的肉羹麵吧。
記得好像有紅蘿蔔絲、白蘿蔔絲、香菇、木耳、大白菜、金菇、蛋花、蝦米及裹上魚漿的肉羹,模樣很小巧的肉羹還是初次看到 ; 先不論喜好,就說說最重要的湯頭吧,嚐得出店家有用心的熬煮過湯底,應該是雞骨類風味味道較清淡的食材吧(因為真的加入太多料了),在台南嚐小吃不用太擔心像台北都是只有白開水+鹽巴及味精去調味的湯頭。
之前曾看過介紹魯麵嚐起來"很"甜酸,所以在食用前有先做心理建設,但實際一嚐,倒是覺得還好耶,沒有想像中可能嚐一口,我就會擠眉弄眼的表情,不過真的偏甜,這...還是吃不慣,只有匆匆的將碗內的食材都吃下裹腹。
台灣東南西北,料理各有各獨樹一幟的風格,在造訪前儘量先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就當作體驗當地食物的不同滋味吧,這樣用起餐來就不會那麼失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