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對香港的大排檔一直抱持著高度興趣,但我總覺得"在路邊、吃快炒" 不太習慣 ! 感覺食物及品質會不太新鮮,還有用餐環境
這天因為二人感冒的關係,所以身體都不太舒服,早早就將購買的東西拿回飯店,稍做梳整後討論晚上到哪用餐,V說我們去東寶小館看看吧 ; 看網路上介紹這裡生意非常的好,沒有預約的話都要等很久,這點讓我幾度很猶豫,但難得這回行程裡,我們都沒有預約餐廳,既然V很想造訪,就讓他圓夢吧~
請飯店人員叫車前,一再跟工作人員說你一定要跟司機說清楚,也要確認司機知道地方,免得又碰上繞路的司機,在這真的常遇上這種事,不然就是態度不佳的司機,連當地朋友也說,時常坐車時都很想跟司機吵架,另外縱使說廣東話,也會碰上繞度的狀況,怎麼會這樣呢 ?
雖然香港是個國際都市,也處處林立著高級購物中心,但常常在另一面就會碰上著汗杉的工人做工作,設在人行道上的書報攤、摩登的大廈隔一街是充滿歷史的住宅公寓.....,有種匆突的反差感。
抵達時大約六點半,位於市場的三樓,一進來就看到很寬敞的空間,心想著一定是人滿為患,不知得排隊等至何時,沒想到還有空位 ! 可能是時間還不算到多數當地人的用餐時間吧 ; 令我很訝異的是這麼偌大的環境裡,多數都大圓桌,許多不認識的人就這麼併著桌一起用餐,感覺好像在吃流水席般。
Menu有好多張,看得眼花瞭亂,而且還碰上酒促小姐,好有趣,我還以為這是台灣獨有的文化風俗呢,不過當地的酒促小姐,衣著不若台灣的暴露或是濃粧豔抹,也不太會強迫推銷,這點倒是比台灣好多了,因為我總覺得在台灣的酒促小姐,外表打伴很像酒店小姐,總會讓其它男客吃豆腐~
不曉得該點什麼好,還是點資料上推薦的菜色吧,許多人桌上都會有的風沙雞。
油亮亮的色澤,薄皮酥香的外皮,讓人不禁想大塊朵頤一番,炸食的時間及火候掌握得很好,肉質也軟嫩不乾柴,但是本身醃漬的醬汁味道沒有很合味,另外也油了些,吃到一半就嫌膩口,上層略帶金黃色澤不曉得是否是什麼,一般可能會用蒜酥,但聞味道不太像,味道也沒有那麼香濃 ; 一旁可蘸食的醬汁,有著蠻重的酒味,可能是花雕(或紹興)之類的酒類,可能太濃了吧,更是吃不太習慣。
蕃茄龍骨魚湯,嚐得出食材下得很足,所以滋味很濃郁鮮美有層次感,不過或許也是大量魚類去熬煮及重味的蕃茄,稠味的馬鈴薯,所以到最後稍覺得膩感。
這好像是炸花枝丸及墨魚丸,沒有明確的花枝及墨魚味,魚漿也加多了點,少了些應有鮮美甜感,再者實在太油了,嚐起來好油膩不舒服
蘸上鹹蛋下鍋炸的黃金蝦,照理來說應該不錯吃,但或許是不習慣濃厚味的豬油味,還有太過油膩了,讓這道料理大大失了水準,或許當地人都習慣這種的味道 ?
這也是許多桌上有的鴨汁荷葉飯,份量很大,適合五~六人一起食用。
其實我不太喜歡用荷葉包裹的米飯類,這模樣讓我想到廣式點心常有的糯米荷葉飯,但此處使用的不是糯米,而是一般米,品種類似泰國品之類的,普普的口感,向來就是我的拒絕往來戶,還有染上醬汁的褐色米粒,呼~
雖然看似醬色很深,但實際一嚐,非常淡的調味,也嚐不太出鴨汁或是有香菇的香氣,連愛吃這類料理的V也頻頻搖頭,食不下嚥。
不曉得是否這些菜色這天失了水準,或沒有點到合適的料理,還是當地口味就是如此,蠻令我們失望